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针对自身神经组织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引发的疾病。其中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免疫系统的紊乱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1.神经免疫系统概述
神经免疫系统是指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神经因子等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及功能活性;而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也可反过来影响神经细胞的活性。这种双向调控在维持机体稳态和应对各种病原刺激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有:
(1) 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与周围神经系统 (PNS)。CNS包括大脑和脊髓,PNS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可通过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2) 神经内分泌系统。松果体、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腺通过分泌神经肽、激素等影响免疫细胞活性。
(3)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它们表达神经递质受体, 受神经系统调控。
(4) 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调节神经细胞功能。
这些相互作用的网络维持了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在健康状态和疾病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2.神经免疫紊乱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机制
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因素、环境诱因、免疫失衡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神经免疫系统的失调在疾病发生和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 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失控
在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中,存在对自身神经抗原(如髓鞘碱性蛋白、神经丝蛋白等)具有异常反应性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这些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激活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组织损伤。此外,这些自身反应性T细胞还可通过细胞毒性作用直接杀伤神经元和寡管星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异常活化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分子模仿假说:外源性抗原如病原体与神经抗原具有结构相似性,T细胞针对外源性抗原产生的反应"交叉反应"到神经抗原,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1]。
② 免疫耐受缺陷:正常情况下,机体会通过中央耐受和外围耐受机制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进行负性选择和抑制,但在自身免疫疾病中这种耐受机制发生缺陷,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得以逃逸和激活[2]。
③ 遗传易感基因:一些与自身免疫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如HLA基因)可影响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和反应性,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3]。
(2) 神经炎症反应的失控
自身反应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引发神经系统局部的炎症反应,造成神经组织损害。在多发性硬化症中,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脑脊液和脑实质,导致髓鞘的炎症性脱髓鞘。此过程中,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等引发炎症反应,迫使寡黄质细胞凋亡,从而导致髓鞘损伤。
此外,神经炎症进一步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使更多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神经损害[4]。
(3)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紊乱
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寡黄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在神经系统免疫调节和修复中扮演关键角色。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中,这些细胞功能发生紊乱:
① 星形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chemokine参与神经炎症反应,同时还可被激活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直接作为抗原递呈细胞激活自身反应性T细胞[5]。
② 寡黄质细胞作为神经髓鞘的主要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中易受损,导致髓鞘损害。此外,寡黄质细胞也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分泌参与免疫调节[6]。
③ 小胶质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神经炎症状态下被激活,并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参与抗原递呈和免疫细胞激活[7]。
(4) 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
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催乳素等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中,这种调节机制失衡,进一步加剧免疫失调。例如,糖皮质激素抵抗可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逃逸免疫抑制,促进自身免疫反应[8]。
同时,神经内分泌紊乱也可诱发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如在重症肌无力中,胸腺瘤可引发抗acetylcholine受体抗体的产生,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障碍[9]。
3.神经免疫调控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
鉴于神经免疫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调控神经免疫功能已成为这类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免疫调节治疗
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单抗等,通过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减缓疾病进展。
(2) 神经保护治疗
针对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紊乱,以及神经元、轴突的损伤,可采取促进神经再生、神经修复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治疗手段有望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功能,减少神经损害,改善临床症状。
(3) 神经内分泌调节治疗
改善神经内分泌失衡,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催乳素抑制剂等,可间接调节免疫功能,从而影响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
综上所述,神经免疫系统的紊乱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异常活化、神经炎症反应的失控、神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等均参与了这一过程。因此,调控神经免疫系统功能成为这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神经免疫相关机制,并开发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Fujinami RS, et al. Molecular mimicry, bystander activation, or viral persistence: infections and autoimmune disease. Clin Microbiol Rev. 2006;19(1):80-94.
[2] Mathis D, Benoist C. T-cell tolerance and autoimmunity. Curr Opin Immunol. 2004;16(6):698-704.
[3] Fugger L, et al. HLA-DR15, HLA-DQ6 and multiple sclerosis: studies in affected sibpairs. Hum Immunol. 1994;40(2):88-92.
[4] Wekerle H. Lessons from multiple sclerosis: models, concepts, observations. Ann Rheum Dis. 1991;50 Suppl 5:887-92.
[5] Correale J, Farez MF. The role of astrocytes in multiple sclerosis progression. Front Neurol.
联系人:吴晨雪
手机:15602945134
电话:0755-32960208
邮箱:rosellebio@126.com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壹海中心12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