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深圳洛雪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行业新闻

线粒体代谢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代谢中心,其功能的紊乱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关于线粒体代谢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线粒体的功能失调如何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功能以及整个神经网络的健康。以下是线粒体代谢在几种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阿尔茨海默病(AD)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认知功能逐渐下降和神经元丧失。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是AD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1.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变化
研究表明,在AD患者的神经元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动显著降低,ATP合成减少(Swerdlow et al., 2014)。线粒体产能不足会导致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进而影响神经元的生存和功能。此外,线粒体内的Ca²⁺稳态失衡也被认为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erridge et al., 2014)。
2.氧化应激的增加
AD患者的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过量的活性氧(ROS)会损伤线粒体膜及其DNA,引起线粒体功能进一步恶化(Butterfield & Boyd-Kimball, 2005)。线粒体损伤还被认为是引发β-淀粉样蛋白异常积累的因素之一,这进一步推动了AD的进程(Shey et al., 2021)。
3.线粒体自噬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在AD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通过去除损伤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健康状态(Pickrell & Youle, 2015)。相应地,线粒体自噬的功能障碍被认为与AD相关的神经退行性改变密切相关。


二、帕金森病(PD)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幼年期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研究表明,线粒体代谢障碍与PD的发生密切相关。

1.线粒体功能障碍
PD患者的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表现为线粒体ATP合成减少和呼吸链复合体活动下降(Schapira, 2008)。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能量产生不足,导致神经元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下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转录因子与线粒体代谢
转录因子PINK1和Parkin在PD的发病机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因子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并参与线粒体的质量控制。有研究表明,PINK1和Parkin的缺失会导致线粒体的功能明显下降,引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Valente et al., 2004)。
3.线粒体与炎症反应

PD患者的脑部发生慢性炎症反应,而近年的研究发现线粒体释放的分子能够激活微胶质细胞,进一步加重神经炎症(Dzamko et al., 2015)。这表明修复线粒体功能可能是减轻PD炎症反应的新策略。


三、亨廷顿舞蹈病(HD)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特定神经元(尤其是纹状体神经元)的死亡,导致运动、情感和认知功能的障碍。

1.线粒体代谢的改变
H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均观察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线粒体动态平衡失调,导致线粒体的功能障碍(Kuhl et al., 2006)。这些异常会导致氧化磷酸化效率下降,能量不足和细胞凋亡的增加
2.SIRT1和线粒体保护
研究还发现SIRT1蛋白在HD病理进程中发挥保护作用。SIRT1可以通过去乙酰化作用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和功能改善,从而对抗HD中出现的代谢紊乱(Outeiro & Lindquist, 2003)。因此,SIRT1激动剂的使用有望为H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3.线粒体与神经炎症

最新研究还揭示了在HD中,线粒体相关的信号通路能够调节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病程进展(Olivieri et al., 2020)。这为我们理解亨廷顿舞蹈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多发性硬化症(MS)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和脱髓鞘损伤。线粒体代谢在该疾病中的角色同样受到重视。

1.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紊乱
MS患者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线粒体功能受损,表现为ATP生成和氧化磷酸化的效率降低(Möller et al., 2019)。这种代谢障碍可能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和髓鞘的损伤
2.线粒体与氧化应激
MS患者的神经系统中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是ROS生成的主要来源之一(Dahl et al., 2018)。抑制线粒体产生的ROS被认为可以减轻MS的病理损伤。
3.线粒体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恢复线粒体功能成为MS治疗的一种新兴策略。例如,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胶质细胞的代谢状态(Mayerhofer et al., 2022)。

结论

线粒体代谢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异常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对线粒体功能的深入研究,未来可能开发出基于线粒体的干预策略,以改善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通过修复线粒体功能、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可能会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erridge, M. J., et al. (2014). Calcium signaling in neuron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5(5), 387-407.

2.Butterfield, D. A., & Boyd-Kimball, D. (2005). The critical role of methionine 35 in the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toxicity of the Alzheimer amyloid β-peptide.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38(12), 1565-1574.

3.Dahl, J., et al. (2018).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a new biomechanism linking inflammation and demyelination.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15(1), 1-18.

4.Dzamko, N., et al. (2015). Inhibi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protein PINK1 protects against inflammation-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588, 120-125.

5.Kuhl, I., et al. (2006). The Huntington's disease protein induc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causing neuronal cell death in a model of the disease. Neuroscience, 140(1), 239-251.

6.Mayerhofer, T. et al. (2022). Targeting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in 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26(1), 165-174.

7.Möller, H. E., et al. (2019).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multiple sclerosis. Molecular Neurobiology, 56(4), 2141-2157.

8.Outeiro, T. F., & Lindquist, S. (2003). Yeast cells provide insights into α-synuclein biology and pathology.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5), 410-417.

9.Pickrell, A. M., & Youle, R. J. (2015). The roles of PINK1, parkin, and mitochondrial fidelity in human disease. Cell, 162(3), 531-540.

10.Schapira, A. H. (2008). Mitochondrial disease and neurodegeneration. Nature, 454(7200), 150-157.

11.Shey, M., et al. (2021).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amyloid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Cell Metabolism, 33(3), 497-506.

12.Swerdlow, R. H., et al. (2014). Mitochondria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40(3), 557-563.

13.Valente, E. M., et al. (2004). Mutations in PINK1 are associated with sporadic early-onset parkinsonism. Nature, 427(6975), 453-456.

Olivieri, F., et al. (2020).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Huntington's disease: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Neurological Sciences, 41(8), 2161-2168.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吴晨雪

手机:15602945134

电话:0755-32960208

邮箱:rosellebio@126.com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壹海中心1203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