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深圳洛雪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行业新闻

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ppt

一、概述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发病机制是 HIV 侵犯、破坏 CD4+T 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感染和肿瘤,临床特点为发病缓慢、传播迅速、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

二、病原学

HIV 为单链 RNA 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根据基因差异可分为 HIV - 1 型和 HIV - 2 型,HIV - 1 可分为 M、N、O 3 个亚型组 13 个亚型,HIV - 2 至少有 7 个亚型,HIV 变异性强,外界抵抗力低,对热敏感,部分消毒剂可灭活,HIV 侵入人体可刺激产生抗体,但血清抗体阳性的 HIV 感染者仍有传染性。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无症状血清 HIV 抗体阳性的 HIV 感染者和窗口期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HIV 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唾液、眼泪和乳汁中。

传播途径: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是全球主要的传播途径,经血传播(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等)、母 - 婴传播(HIV 的孕妇可经胎盘、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接受 HIV 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医务人员被 HIV 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也可受感染,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社交型的浅接吻不会感染艾滋病,深接吻理论上感染可能性趋近于零,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15 - 49 岁发病者占 80%,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

高危人群:男 - 男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流行状况:全球约有 3990 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国截至 2022 年底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超过 122 万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达 41.8 万例,中国艾滋病感染率持续下降,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发病机制:HIV 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包括 CD4 + T 淋巴细胞、巨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导致 CD4 + T 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功能障碍和异常免疫激活,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HIV 感染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与穿入、逆转录、环化、整合、转录翻译、装配、出芽等环节,HIV 侵犯各种表达 CD4 + 分子的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病理:AIDS 的病理特点是组织炎症反应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多,病变主要集中在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CNS 有神经胶质细胞坏死、血管周围炎和脱髓鞘等。

五、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潜伏期平均 8 - 9 年(数月 - 15 年),可分为 Ⅰ 期急性期(初次感染 HIV 的 2 - 4 周,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持续 1 - 3 周后缓解,可检出 HIV RNA 及 P24 抗原,HIV 抗体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 T 淋巴细胞一过性减少)、Ⅱ 期无症状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一般为 6 - 8 年,抗 HIV 阳性,CD4 计数逐渐下降,具有传染性)、Ⅲ 期艾滋病期(CD4 + T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少于 200/ul,HIV 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出现 HIV 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艾滋病期临床表现:包括 HIV 相关症状(体重明显减轻、持续 1 个月以上发热、盗汗、腹泻、神经精神症状、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神经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和肿瘤(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般检查: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小板均可由不同程度减少,尿蛋白常呈阳性。

免疫学检查:CD4 + T 细胞减少,CD4 + / CD8 + 倒置,链激酶、植物血凝素等皮试常阴性,免疫球蛋白、B2 微球蛋白可升高。

病原体检查: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筛选试验常用 ELISA,确认试验用蛋白印迹法)、抗原检测、病毒载量测定、耐药检测。

其他检查:X 线、MRI、CT;培养;病检等。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证试验证实 HIV 抗体阳性,HIV RNA 和 P24 抗原的检测帮助早期诊断)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急性期为流行病史 + 表现 + HIV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无症状期为流行病史 + HIV 抗体阳性;艾滋病期为流行病史 + HIV 抗体阳性 + 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 1 个月以上体温 > 38℃、慢性腹泻 1 个月以上次数>3 次 / 日、6 个月内体重下降 10% 以上、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感染、肺孢子虫肺炎、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深部真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中青年人出现痴呆、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反复发生的败血症、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鉴别诊断:原发性 CD4+T 淋巴细胞减少症无 HIV 感染流行病学资料,以及 HIV - Ⅰ 和 HIV - Ⅱ 病原学检测阴性可与 AIDS 区别;继发性 CD4+T 淋巴细胞减少症多见于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经化学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根据病史常可区别。

八、治疗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联合用药,可选两种 NRTIs 为骨架联合 NNRTIs 或 PI 的方案,可应用的药物种类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rategravir)、融合抑制剂(fusion in hibitors)、CCR5 抑制剂(maraviroc)等。

免疫重建

治疗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根据不同的机会感染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性治疗:根据暴露源和暴露的级别选择药物预防方案,疗程为 4 - 6 周,开始用药时间为 2 小时内。

九、预防

管理传染源:报传染病卡(按乙类传染病报卡),高危人群普查,隔离治疗患者,随访无症状 HIV 感染者,加强国境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高危人群用避孕套,规范治疗性病,远离毒品,注意个人卫生,严格筛查血液及血制品,控制医源性传播,职业暴露的预防。

阻断母婴传播:产科干预(如终止妊娠、择期剖宫产等措施),抗病毒药物干预,所有感染 HIV 的孕妇不论其 CD4 + T淋巴细胞计数或临床分期如何,均应终身维持治疗,推荐方案为 AZT + 3TC + LPV/r,人工喂养。

保护易感人群:疫苗仍处于研究阶段。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吴晨雪

手机:15602945134

电话:0755-32960208

邮箱:rosellebio@126.com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壹海中心1203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