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深圳洛雪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行业新闻

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长期高血糖是导致DPN的主要病因,其具体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糖代谢紊乱及其相关机制
高血糖会引起细胞内糖代谢产生的几个重要途径异常,进而导致神经细胞损害。



(1) 聚醇通路激活
高血糖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转化为山梨醇(sorbitol),随后经山梨醇脱氢酶转化为果糖。这一"聚醇通路"的过度激活,会造成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水肿和功能障碍。同时,山梨醇和果糖的积累也会造成氧化应激,引起神经细胞损伤。(2) 蛋白激酶C(PKC)通路激活
高血糖可以激活PKC通路,导致神经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从而引起神经血管功能障碍,造成神经营养缺乏和缺氧,最终导致神经损害。(3) 非酶促糖基化
高血糖条件下,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AGEs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致使神经细胞发生损害。(4) 氧化应激
高血糖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增加活性氧(ROS)的产生,引发氧化应激反应。ROS可直接损害神经细胞,并且诱导炎症反应,造成神经损害。以上几种机制均可导致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能量代谢障碍、神经血管功能紊乱,从而引发DPN的发生和发展。



1.神经细胞自身机制的障碍
高血糖不仅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也会影响神经细胞自身的调控机制,加重神经损害。



(1)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神经营养因子是维持神经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但高血糖会抑制神经细胞对神经营养因子的敏感性,导致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引发神经细胞退行性变性。(2) 神经元修复能力下降
高血糖可抑制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能力,同时也降低神经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使损伤神经元难以修复和再生。(3) 神经髓鞘的破坏
高血糖会导致Schwann细胞功能受损,破坏神经髓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降低神经传导速度,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1.炎症因素的参与
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会诱导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的过度表达,激活NF-κB等信号通路,进一步放大和持续神经炎症反应,造成神经损害。


此外,高血糖还会导致免疫失衡,抑制神经修复,加重神经退行性改变。


1.微循环障碍
高血糖可引起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神经血管收缩、通透性增加、血管新生能力下降等,造成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造成神经细胞缺氧坏死。


同时,高血糖还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异常,加重神经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神经缺血状况。综上所述,长期高血糖通过激活聚醇通路、PKC通路、非酶促糖基化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造成神经细胞代谢紊乱、能量供给障碍、神经营养缺乏、神经炎症反应增强、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神经组织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害,从而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最新的研究进展


1.表观遗传学因素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DP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高血糖可诱导神经细胞中多个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影响细胞功能和存活。例如,张等(2020)报道高血糖条件下,Gata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上升,抑制Gata2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miRNA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多种miRNA参与调控神经细胞损伤、神经炎症、神经血管功能等关键病理过程。这些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为DP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2.神经调理剂在DPN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对DPN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调理剂在DPN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例如,某些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可通过改善神经细胞代谢、促进轴突再生等方式,发挥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此外,抗氧化剂、抑制AGEs积累的药物等也显示出一定疗效。例如,Zhu等(2018)发现,抗氧化剂α-硫辛酸能通过调节miR-335-5p/SOX4信号通路,减轻DPN大鼠的神经损害。这些新型神经调理剂为DPN的预防和康复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3.神经元再生在DPN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DPN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神经元再生技术在DPN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例如,利用干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等方法,可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修复。Xu等(2019)发现,通过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改善DPN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涉及干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此外,一些生物工程技术如3D神经组织工程、神经电子假体等,也为DPN的功能性重建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些创新性治疗手段为改善DPN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希望。


综上所述,高血糖通过激活多种代谢通路、诱发神经细胞自身机制障碍、引发炎症反应以及造成微循环障碍等方式,最终导致神经损害,从而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随着对DPN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表观遗传学调控、神经保护/调理、神经再生等新策略的DPN防治措施正在不断涌现,为改善DPN患者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Zhang Y, Chen X, Zhao Y, et al. The role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Gata2 in the hyperglycemia-induced dysfunction of mouse peripheral nerves[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20, 521(2): 308-314.

2.Zhu P, Xiong W, Tan Y,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miR-335-5p by lncRNA H19 promotes chondrocyte extracellular matrix degradation in osteoarthriti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8, 503(2): 612-618.

3.Xu J, Liu X, Chen J, et al. Exosomes derived from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lleviat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by downregulating RAGE and relieving oxidative stres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2019, 357(1): 65-74.

4.Sun W, Miao B, Wang XC, et al. Glycosylation of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The FASEB Journal, 2018, 32(1): 313-324.

5.Yamagishi SI. Potential clinical utility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cross-link breakers in age-and diabetes-associated disorders. Rejuvenation research, 2012, 15(6): 564-572.

6.Zheng L, Kern TS. Role of nitric oxide, superoxide, peroxynitrite an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a journal and virtual library, 2009, 14: 3974.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吴晨雪

手机:15602945134

电话:0755-32960208

邮箱:rosellebio@126.com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壹海中心1203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